陳勝吳廣起義文言文原文(陳勝吳廣起義初中文言文)
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
二世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
秋,七月,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起兵于蘄。
剛剛入秋,七月份,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在蘄縣聚眾起義。
大澤起義
是時,發閭左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為屯長。
當時,秦王朝征召閭左一帶的貧民百姓趕往漁陽戍邊,這九百人中途屯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均被指派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當時剛好趕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通,他們推測已經無法按規定的期限趕到漁陽防地。而按秦朝的法令規定,延誤戍期,將一律問斬。
陳勝、吳廣因天下之愁怨,乃殺將尉,召令徒屬曰;“公等皆失期當斬,假令毋斬,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眾皆從之。
于是陳勝、吳廣便趁著天下百姓長期遭受壓榨、對秦王積怨很深之際,殺掉了前來押送他們的將尉,召集戍卒號令說:“你們已經延誤了戍期,按照秦法當被斬首。即使不被斬首,但因長久在外戍邊而死去的人也要占到十之六七。那么壯士不死則已,要死就要圖大事!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眾人聽后全都積極響應。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壇而盟,稱大楚;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陳勝、吳廣于是便假稱是已死的扶蘇和已故楚國的大將項燕的部下,培土筑壇,登到上面盟誓,號稱“大楚”。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攻大澤鄉,拔之。
起義軍隨即攻破大澤鄉。
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
接著又招收義兵擴軍,進攻蘄。起義軍攻陷蘄后,隨即令符離人葛嬰領兵攻掠蘄以東的地區,相繼進攻铚、酂、苦、柘、譙等地,全都攻了下來。
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馀,卒數萬人。
軍沿路不斷招兵買馬,等到到達陳地時,起義軍已經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千余人,步兵數萬人。
起義軍攻陳
攻陳,陳守、尉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不勝;守丞死,陳勝乃入據陳。
當起義軍攻打陳城時,郡守和郡尉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在譙樓下的城門中迎擊義軍,陳地的官兵沒能取勝,郡丞被打死;陳勝于是率領義軍入城,占據陳地。
初,大梁人張耳、陳馀相與為刎頸交。秦滅魏,聞二人魏之名士,重賞購求之。
當初,大梁人張耳、陳馀相約結為刎頸之交。秦國滅魏國時,聽說魏國有這兩個名士,便懸重金通緝他們。
張耳、陳馀乃變名姓,俱之陳,為里監門以自食。
張耳、陳馀于是改名換姓,一起隱匿到陳地,充任里門看守以養家糊口。
里吏嘗以過笞陳馀,陳馀欲起,張耳躡之,使受笞(chī)。
管理里巷的官吏曾經因陳馀出了點小差錯而鞭笞他,陳馀想與那官吏抗爭,張耳卻暗中踩他的腳,暗示讓他接受鞭笞。
吏去,張耳乃引陳馀之桑下,數之曰:“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陳馀謝之。
等到那個小官離去后,張耳便將陳馀拉到桑樹下,數落他道:“當初我是怎么跟你說的?如今遇到一點小侮辱,就想跟一個小官吏拼命!”陳馀于是為此道歉。
陳涉既入陳,張耳、陳馀詣門上謁。
等到陳勝率義軍進駐陳地,張耳、陳馀便前往陳勝的駐地通名求見。
陳涉素聞其賢,大喜。
陳勝平素聽說他倆很賢能,所以見到他們后非常高興。
陳中豪杰父老請立涉為楚王,涉以問張耳、陳馀。
恰巧陳地中有聲望的地方人士和鄉官父老聯名請求立陳勝為楚王,陳勝就拿這件事來征求張耳、陳馀的意見。
耳、馀對曰:“秦為無道,滅人社稷,暴虐百姓。
二人回答道:“秦王朝暴虐無道,毀滅別人的國家,欺凌百姓。
將軍出萬死之計,為天下除殘也。
如今將軍您冒萬死的危險起兵反抗的目的,不就是要為天下百姓除害嗎?
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
現在您才剛剛到達陳地就要稱王,是向天下人昭示您的私心。
愿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后,自為樹黨,為秦益敵。
因此希望您不要急于稱王,而應該火速領兵向西,派人去扶持六國國君的后裔,好替自己培植黨羽,從而為秦王朝增樹敵人。
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
秦朝的敵人多了,那么兵力就會分散,大楚聯合的國家多了,兵力就自然會強大。
如此,則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
這樣一來,在野外軍隊無需交鋒,在縣城沒有兵丁為秦守城。便可以一舉鏟除殘暴的秦政權,占領咸陽,發號施令于各諸侯國。
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懈也。”陳涉不聽,遂自立為王,號“張楚”。
等到滅亡的諸侯國得到復興,您再施行德政使他們歸服,您的帝王大業就可以完成了!如如今你在一個陳縣就稱王,恐怕會使天下人的斗志因此松懈。”可是陳勝并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馬上自立為楚王,號稱“張楚”。
當是時,諸郡縣苦秦法,爭殺長吏以應涉。
在當時,各郡縣的百姓都苦于秦朝法令的殘酷苛刻,因此爭相誅殺當地官吏,以響應陳勝。
謁者從東方來,以反者聞。
秦王朝的賓贊官謁者從東方返回朝廷,把反叛的情況上奏給秦二世。
二世怒,下之吏。后使者至,上問之,對曰:“群盜鼠竊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也。”上悅。
秦二世聽后勃然大怒,當即將謁者交給司法官吏問罪。這樣,后來回來的使者,當二世向他們詢問情況時,他們便回答道:“一群盜賊不過是鼠竊狗偷之輩,郡守、郡尉正在對他們進行追捕,現在都已經全部抓獲,不值得為此擔憂了。”秦二世于是頗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