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垃圾爭奪戰-新知探索
自2007年開始,意大利那不勒斯就開始遭遇垃圾圍城危機,由于嚴重依賴填埋、黑手黨插手以及政府不作為等原因,垃圾危機愈演愈烈,甚至演變成警民沖突。2023年,意大利還是未能解決那不勒斯地區的垃圾危機,因而遭到歐盟的譴責以及罰款2000萬歐元。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歐國家瑞典正為垃圾短缺而發愁,它有著先進的垃圾焚燒技術,每年把回收垃圾轉變為能源,不僅可為25萬戶家庭供應電力,還足夠為90萬戶家庭供應暖氣。瑞典每年從挪威、英國、荷蘭等國進口的垃圾高達200萬噸,但還是不夠,它正準備開拓意大利等地的市場,這對垃圾圍城的意大利倒是個好消息。
瑞典處理垃圾的技術為什么這么高明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政府足夠重視。上個世紀40年代以前,瑞典也像其他國家一樣用填埋來處理垃圾,但填埋的垃圾容易殘留大量細菌和病毒,垃圾滲漏液也會長期污染地下水資源,貽害無窮。其后,瑞典就開始利用垃圾焚燒廠大量消化垃圾,是當時首批采用這種方式的國家。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瑞典政府的支持下,瑞典的垃圾處理系統日漸成熟,其垃圾分類處理以及垃圾焚燒技術都堪稱完美,焚燒排氣污染水平降低了90%至99%。而且瑞典垃圾焚燒廠能夠阻止有害物質二惡英顆粒逸散到空中,技術領先世界。
在這種高效率的垃圾轉化技術支持下,瑞典的垃圾焚燒可是個利潤豐厚的買賣。瑞典的垃圾焚燒廠處理垃圾會收到一筆垃圾處理費,焚燒發電給民眾供電供熱也是筆不小的收入,正是在這些利潤的驅使以及政府的支持下,瑞典的垃圾焚燒廠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就這樣,慢慢地,瑞典本國生產的垃圾不夠用了,于是垃圾焚燒廠家盯上了鄰國的垃圾。
由于垃圾處理一直是令各國政府頭疼的問題,出口垃圾倒是種最省事的做法,雖然需要支付瑞典一筆垃圾處理費,但相對自己填埋處理來說成本實在低多了。因此,瑞典與鄰國一拍即合,以極小代價獲得了這些垃圾。
就這樣,挪威、英國、荷蘭、芬蘭、丹麥、愛爾蘭等國都將垃圾輸出到瑞典。其中挪威是最大的垃圾輸出國,一輛輛滿載垃圾的卡車,每天在瑞典與挪威邊界來回穿梭,蔚為壯觀。
近些年,挪威的垃圾焚燒業在政府支持下,技術日新月異,奮起直追,要和瑞典爭奪垃圾焚燒這塊香餑餑,兩國因垃圾而產生的矛盾正日趨明顯化。挪威一座垃圾焚中心主管多維克指責挪威政府不作為,任由挪威的很多市鎮因貪圖垃圾處理費便宜,把大量垃圾送往瑞典處理,不利于挪威環保能源發展。多維克舉了一個例子,挪威西岸的沃斯鎮寧愿把垃圾送到800公里外的瑞典,也不愿意送到相距只有100公里的一家挪威垃圾焚燒廠。
對于挪威的抗議聲,瑞典廢棄物管理與再循環協會主管韋克·維斯特說:“跨越國界的垃圾運輸,完全取決于雙方的供求關系,遵循市場規律。”隱含的意思是挪威垃圾處理的競爭力還有待提高。
爭取不到本國垃圾的挪威垃圾焚燒廠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它們利用挪威地理位置的優勢,從英國、愛爾蘭、美國等國家進口垃圾。挪威與瑞典在海外再次狹路相逢,垃圾爭奪戰將會繼續進行下去。
所謂“垃圾”,只是用錯了地方,只要運用得當,同樣可以變廢為寶。北歐垃圾爭奪戰,我們當可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