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什么好玩的成語故事?
毛遂自薦這成語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這故事其實有很多細思極恐的地方。
這故事講得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尋求援助,平原君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就打算召集二十個文武兼備的門客跟自己同行,但是后來找來找去,只找到了十九個人。這時候毛遂跳出來,自我推薦。
平原君對毛遂沒什么太深的了解,他覺得一個人如果真有本事,最起碼得被人知道,毛遂在自己幕下已經三年了,一點建樹都沒有,另外平時也沒見人提起過,就覺得他本事稀松,不打算帶他去。
后來毛遂強烈要求,平原君一想,多個人頂多多副碗筷的事兒,就這么著把毛遂帶上了。
隨行的十九個人,覺得毛遂這人有點怪異,一路上沒少嘲笑他。
后來這行人到了楚國,跟楚王聊合作的事兒,談了一天也沒個結果,隨行的十九位高賢一個個一籌莫展。正在這時候,毛遂手按寶劍走到楚王跟前。他跟楚王說:“合作這點事兒,三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怎么就跟你說不清呢。”
楚王覺得毛遂無理,怒斥毛遂:“我跟你家主人說事兒,你個小廝插什么嘴。”
毛遂跟楚王言說:“您老現在跟我說話這么硬氣,無非是覺得你楚國人多,可是我現在就在你十步之內,你人多的優勢還顯現的出么,當年商湯戰天下,起初也不過七十里的疆域,周文王屬地不過百里不也得了天下,這天底下的大事有哪個是靠著人多勢眾奪得的,說到底,得看誰抓得住機會。”
楚王一聽,覺得毛遂的話確實有道理,而且當時白起以幾萬兵馬,就攻克了楚國多個城池,還把楚王的祖墳宗廟一并蕩平,這事兒也確實不容小覷。
當即跟平原君歃血為盟,經此一役,平原君更是奉毛遂為上賓。
我有時候就在想,如果毛遂當時手里沒有這把寶劍,這故事會不會有什么其他的反轉方向,因為確實相比江山被竊,血濺朝堂才是當時楚王最大的危險。
再說一個小故事:
在南唐時期,有個叫王魯的人,在安徽省涂縣當縣令,此人平素貪贓枉法,瘋狂搜刮錢財。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之下,縣衙大小官吏無不胡作非為,營私舞弊。百姓怨聲載道。
一天,王魯批閱案卷,猛地發現縣衙主簿被人聯名控告了,狀紙上所列罪狀,條條證據確鑿。
王魯看得冷汗直冒。原來主薄干的壞事,大部分都跟他有關系,真要追究查處,他這縣太爺就非吃官司不可。
王魯越看越心怵:“事情不妙,幸虧此案落入我手,以后得多加小心,不能讓人抓住把柄。”
看完,他就隨手批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這正是成語打草驚蛇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