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全集《伎兒作樂喻》譯文賞析
伎兒作樂喻
【原文】
譬如伎兒[1],王前作樂,王許千錢。后從王索,王不與之。王語之言:“汝向作樂[2],空樂[3]我耳!我與汝錢,亦樂汝耳!”
世間果報,亦復如是。人中天上,雖受少樂,亦無有實。無常敗滅,不得久住,如彼空樂。
【注釋】
[1] 伎兒:古代的歌妓、樂師。
[2] 作樂:唱歌奏樂。
[3] 空樂:白白地快樂。
【譯文】
譬如樂師在國王面前演奏,國王許諾給他一千個錢。事后向國王去索要,國王不肯給他。國王說:“你方才演奏的音樂,聽著快樂,過后就沒了;我許諾給你錢,也讓你聽著快樂,過后就沒了。”
世間的因果報應也是這樣。生在人中或是天上,雖是享受到少許的快樂,卻也是并不實在的,都是易逝而不常住,倏忽間敗滅了的,就像那音樂和許諾,無法長久地留住。
【評析】
故事中的這個國王真是既聰明又狡猾,他巧妙地找到了“許諾賞給歌舞伎一千文錢”和“歌舞伎為國王歌舞娛樂”這兩件事的共同點,就是都可以給對方帶來快樂。其實,人世間的事也是如此,人們雖然得到了一點快樂,但卻都是徒有虛名的。因為快樂本身就是虛無縹緲的,人世間的一切也都在流轉變遷,所以我們不必擔心,即使現在的快樂消逝了,明天還會有新的快樂。
故事征引
一無所有的快樂
從前有一位禪師,他非常喜歡菊花,于是就在院子里開辟了一片空地,在里面種了許多菊花。
一晃到了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園,菊花的香味兒一直傳到了山下的村莊里,村子里的人當然很開心了。從那以后,只要是來過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贊嘆:“好美的花兒呀!”但是卻從來沒有人向禪師要菊花種。
突然有一天,有人向禪師要幾棵花種,說要種在自家院子里,禪師答應了。他還親自動手挑選了最鮮、枝干最粗的幾棵,挖出根須送到了那個人家里。
消息很快傳開了,前來要花的人接二連三。在禪師眼里,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知心,一個比一個親近,所以都要給。沒過幾天,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凈了。
弟子們看到好好的菊花園現在變得一片狼藉、一片凄涼。院子里沒有了菊花,就好像沒有了陽光一樣寂寞。弟子們抱怨道:“真是太可惜了,這里本該是滿院香味的。”
禪師看弟子們一個個耷拉著腦袋,便笑著對弟子說道:“你們想想,再過三年我們又可以聞到一村子的菊香,這樣豈不是更好呀!”
“一村菊香!”弟子們心頭一熱,望著禪師,只見他的臉上綻放出比開得最好的菊花還要燦爛的笑容。
禪師說道:“與別人一起共享美好的事物,即使自己一無所有了,心里也是快樂的!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才真正地擁有了快樂和幸福。”
失意的年輕人
有一個年輕人,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沒有臉面面對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有一天,他終于忍受不了心中積壓的種種痛苦,于是就爬上附近學校的一棵櫻桃樹,準備從樹上跳下來,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決定往下跳時,學校放學了。
放學的小朋友們都走過來,看到他站在樹上。一個小朋友問他:“你在樹上干什么呀?”年輕人當然不能告訴小孩他要自殺吧。于是他說:“我在看風景。”
“你有沒有看到你身旁有許多櫻桃呀?”一個小朋友問。
他這才低頭一看,原來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自殺,根本沒有注意到樹上真的結滿了大大小小的紅色櫻桃。
“你可不可以幫我們采點櫻桃吃呀?”小朋友說,“你只要用力搖晃,櫻桃就會掉下來了。拜托啦,我們爬不了那么高。”
這個年輕人覺得很煩,可是又違拗不過小朋友,只好答應幫忙。他開始在樹上又跳又搖的,很快地,櫻桃紛紛從樹上掉下來了。下邊聚集了越來越多放學的小朋友,都興奮而又快樂地撿著地上的櫻桃。經過一陣嬉鬧之后,櫻桃掉得差不多了,小朋友也漸漸散去了。
年輕人坐在樹上,看著小朋友們歡樂的背影,不知道為什么,自殺的心情和氣氛全都沒有了。于是,他也采了些櫻桃,跳下了櫻桃樹,拿著櫻桃慢慢地走回家里。
他剛回到家,看到家仍然是那個破舊的家,一樣的老婆和小孩。可是孩子們卻非常開心,因為爸爸能給他們帶櫻桃回來。他們又一起吃過晚餐,他看著大家快樂地吃著櫻桃時,忽然有一種新的體會和感動,心想:原來這樣的人生也還是充滿了快樂和幸福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