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男孩不用羨慕別人說說集合50條
不必羨慕別人的精彩你要活得自在的人生哲理
從小到大,我們都活在別人“精彩”的陰影里。
小學時最常聽到的就是誰睡家的孩子讀書多好,你那么好的條件,就考這個成績?
這個還算一級恐怖,心理的陰影面積隨著年齡正比成倍增長。
比如上大學時,高中同學聚會永遠只能聽別人聊大學的精彩,好不容易想開個口文案自己的大學生活。
別人問你在哪個大學讀書?一句話就能把你噎死,這得鼓起多大的勇氣才能說出自己在京西技校啊!
工作后,會有很多人問你:在那買房了嗎?你嫁的人有錢嗎?婚禮打算在哪個小島舉辦?你家的小孩喝哪個國家的牛奶?
其實這些時候,我相信很多人都想說一句:反正喝的不是三鹿!
在北京這些年,我聽過最多的問題除了什么時候結(jié)婚,就是你在北京買房了嗎?
其實我身邊的很多同事一開始也并不想成為房奴,只不過總有各種壓力和信號告訴他們只有買房子了才能結(jié)婚,只有買房子才叫過生活。
可是回頭想想,這是真的精彩生活嗎?
我有很多同事,原本租在公司附近,后來為了精彩生活,東拼西湊幾十萬付了首付在“六環(huán)”的昌平、廊坊、燕郊買了個不到100平的房子,然后月供近1萬開始著長達幾十年房奴長征。
這還只是開始,原本他們上班需要十分鐘,自從有了房子后早上8點開車的能從燕郊一路堵到中午。從昌平坐地鐵的同胞們,且不說要在地鐵里晃悠2個小時,你還記得在西二旗擠地鐵的日子嗎?傳說中的不用走路后面有人推著你前進,還有擠懷孕就是從這里開始。
過了幾年實在受不了繼續(xù)在市區(qū)租房子,然后買的房子租不出去,放著養(yǎng)蚊子。
按他們的話說:這不叫精彩,叫很無奈!
當然,如果我們所謂的精彩生活是建立在扣掉父母辛苦一輩子積累下來的所有財富,也就是他們掛在口中說的棺材本,那么我們會過得精彩嗎?
所以,不必羨慕別人有房,起碼我們自給自足不啃老,雖然不出彩,但過得自在。
前HR同事是杭州人,交流比較多,我經(jīng)常開玩笑叫她大表姐。
大表姐同居的男朋友是山西的,從大學長跑8年在所有人眼里基本算是一輩子就差生猴子,有一次吃飯時她跟我吐露心理話,竟然是:不知道要不要嫁給他?
我愣了,說:大表姐你拉倒吧,就你這樣有人要就不錯了,而且都同居那么久了你這支股票誰還敢接盤啊,萬一喜當?shù)裁吹木筒缓昧耍氵€猶豫個毛球。
大表姐習慣了我的蝎子毒,只是笑了笑嘆了口氣說:你不知道,我媽媽一直給我壓力,她不喜歡我男朋友。
我說:別扯,是你嫁給他又不是你媽。
大表姐說:唉,我媽媽不喜歡也是有道理的。
我說:我見過你男朋友,雖然跟我沒法比,但發(fā)照片到朋友圈還是值得點贊的,難道是他傳播文明火種能力不足?
大表姐著急了,原來根本原因是他家沒錢,大表姐的媽媽有一群發(fā)小兼麻友的閨蜜,整天對比嫁女兒這事,一個比一個嫁得精彩,大表姐是最后一個,她媽媽表示壓力很大所以嫁女兒的條件就是:北京一套房子、一百萬禮金、婚禮在馬爾代夫舉辦......
我真不知道她是在賣女兒還是在嫁女兒,正想勸下大表姐時。
她郁悶地說自己也猶豫,因為所有閨蜜都嫁給了有錢人,過得很精彩。她可以想象如果嫁給了男朋友未來的生活就是精打細算、柴米油鹽,完全買不起什么奢侈品。
我說:大表姐你別胡思亂想了,什么霸道總裁愛上我都是騙人的,別人有別人的精彩生活但也有別人的不幸福,愿意陪你一輩子柴米油鹽的,才是真正的浪漫滿屋。
大表姐一聽,馬上奔去找男朋友領(lǐng)證,哈哈,夸張了,領(lǐng)證是后來的事。
后來大表姐終于結(jié)婚了,婚禮在山西的某個小鎮(zhèn),她的小叔子開著三輪載著我們?nèi)⒓酉惭纾镩g的風吹來時,我在想,別羨慕了,這難道不也是屬于自己的一種精彩嗎?你看大家多自在。
文學社的學妹來北京玩,約我吃飯。
瞎聊時她抱怨說馬上要畢業(yè)找工作了,跟那些211畢業(yè)的學生一比,完全沒有競爭。
我說:你真的覺得那些重點大學畢業(yè)的學生找工作就很容易嗎?
學妹反問:不是經(jīng)常說好的出身才有精彩的人生嗎?
我說:我有個歌手朋友,清華建筑系畢業(yè),平時聊天他經(jīng)常說在他們清華世界觀里,全國好的大學只有兩所:一所叫清華;一所叫北大,剩下的'都是三流大學。雖然他說得有點夸張,但是不無道理,光北京地區(qū)就有那么多重點大學,有什么好顯擺的,再牛逼的大學畢業(yè)了一樣苦逼找工作,畢業(yè)就是失業(yè),大家都是無業(yè)青年,身份都一樣,沒什么好自卑的,又有什么必要羨慕別人的精彩?
小學妹一聽,覺得有道理,又繼續(xù)問:學長那么一說我安慰很多,但是有很多用人單位只要211畢業(yè)的學生,像我們這種普通高校畢業(yè)又沒有經(jīng)驗的怎么活啊?
我說:難道學長跟你不是一個學校畢業(yè)的嗎?我就不用來北京工作啦。
她說:但是對于我來說學長就像開了外掛一樣存在著,不一樣啊。
我笑了笑說:又回到開頭的話題上,大家都一樣不要盲目羨慕別人所謂的精彩。
隨后我跟她解釋了下這些年在公司的招聘經(jīng)驗,對于大多數(shù)的用人單位來說,哪個學校畢業(yè)的他們真的只是參考不會一棍子打死,誰都是從沒有經(jīng)驗的新人開始學起,除了能力和經(jīng)驗他們要的更多是潛力和激情。
因此對于招聘公司來說:招聘一個有潛力有激情的可塑造的新人比招聘一個所謂有經(jīng)驗的老油條靠譜得多。
學妹的世界觀像是被我刷新一遍似的,驚訝了下隨后表示認同。
高考只不過是人生的一趟火車罷了,重點高校的是臥鋪,普通高校是硬座,畢業(yè)就是終點站,到站了大家都要下車。如果把所有時間都用在羨慕,將永遠羨慕下去,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后續(xù)的職場生活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做到別人有別人的精彩,我們有我們的長遠安排。
是啊,就仿佛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一樣,既然我們不會投胎沒法投個富二代就不用在意別人朋友圈各種曬,管他們上山下海,活好自己就是人生最好的彩排。
所以,我們不用羨慕別人的精彩,相信老天自有安排,相信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就活得瀟灑自在。
學會隨緣,我們才能活得自在的散文
佛教講緣起現(xiàn)象,因緣和合。緣起是什么呢?緣起就是有了因就肯定有果,內(nèi)外所有的事物,都是緣起的現(xiàn)象,因緣的結(jié)果。
所謂:因緣;因。是指引生結(jié)果之直接內(nèi)在原因;緣。是指由外來相助之間原因。簡稱為,即產(chǎn)生結(jié)果的一切原因為因緣。
佛教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有因有緣世間集,無因無緣世間滅”。宇宙人生的一切現(xiàn)象都離不開因緣所生法。
佛教的因果原理,是建立在緣起性空上,這因為釋尊的成為佛陀,就是體悟萬物皆從因緣而生的原理,縱觀世間的一切法,法、無論是人、事、物都無一不是相互關(guān)系的存在,一切是重重關(guān)系的幻網(wǎng),惟有在如幻的緣起法中,觀察因果,才能澈底通達緣起的因果性相力用。所以要了解因果原理,必須先通達緣起性空。緣是因緣,起是生起,因是主要條件,緣是助緣,主要條件的因,必須藉緣的助力才能生起,故曰緣起。
宇宙萬有諸法無不是由種種因緣關(guān)系結(jié)合而成,一切是隨因緣生而生,隨因緣滅而滅,完全受因緣所支配,這顯示緣生的一切法,其本身就沒有獨立的自體。不要說輪回是受因果的制約,就是涅盤和解脫也被它控制。
事實上宇宙間沒有一法不是從緣有的,所以要尋求一一法的自成,常住獨立的自性(實體)是不可得的。佛法不是玄學,只是即現(xiàn)實而如實知之而已,亦即是在現(xiàn)實經(jīng)驗中體悟諸法本性空寂,如實的宣說。即是緣起現(xiàn)象的當體—性空即緣起的本相。
總之,一切法是從緣起的,所以一切法是性空的,因為是性空的,所以要依因緣而現(xiàn)起,這樣法法從緣起,法法本性空,緣起(有)與性空,不一不異,相得相成。凡是因緣而成的法,也就是因果的關(guān)系在我們了解佛教的“因緣”之后,我們相信一切萬事萬法萬有皆受因緣所支配,非人們所輕忽的,所以,佛教常說:“因緣,因緣”,既是如此。如果沒有“因緣”呢?那就只有“隨緣”了!
世間上的事情是不可思議:緣份猶如一種無形的頻率一樣,頻率相同就可以相互接通,頻率不同就無法接通。人與人之間的緣份亦如此。,有緣份的人一見如故,就情投意合;沒有緣份一看就不喜歡,就無法相處。也可以這樣理解:每個人的磁場是不一樣的,磁場相同,就容易相處。如果磁場不同,就會產(chǎn)生互相排磁,那就無法相處。這是同個道理。
佛教講:緣份就是緣份,不要任何解釋,也不需要任何理由。人的緣分也是一種因果關(guān)系,在佛法里頭談到“三世因果”,人生的緣份不論是惡緣、善緣、情緣、官緣等等都是多生多世所結(jié)來而所感報的結(jié)果。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煩惱憂愁而不順心的事時常困繞著我們,那該如何面對呢?“隨緣自適,煩惱自然慢慢消去”。
為何叫隨緣,隨不是隨隨便便,而是要順其自然,不怨恨,不急躁,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一是種灑脫,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何為緣?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隨、相樂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緣,無可能即無緣。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你、我、他都在緣的網(wǎng)絡(luò)之中。常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萬里之外,異國他鄉(xiāng),陌生人對你那怕是相視一笑,這便是緣。也有的心儀已久,但終相會無期。緣,有聚有散,有始有終。有人悲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緣是一種存在,是一個過程,“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那里還會有什么煩惱可言?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tài)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tài)度去收獲,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隨緣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人在狂熱的環(huán)境中,依然擁有恬靜的心態(tài),冷靜的頭腦;隨緣是一種修養(yǎng),是飽經(jīng)人世的滄桑,是閱盡人情的經(jīng)驗,是透支人生的頓悟。誠然,隨緣不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更不是隨便馬虎。“緣”需要很多條件具備成熟才能成立,若能隨順因緣而不違背真理,這才叫“隨緣”。生活中,常有人會有這樣的感慨和迷惑:“為什么有的人不喜歡我?”“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我”,“為什么有人對我這么好”“為什么會是這樣”?若從隨緣角度看,不喜歡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對我這么好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緣分就是緣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順其自然——不怨尤、不急躁、不冒進、不強求、不悲觀、不慌亂不過分、不計較、不執(zhí)著、不計仇、不越位——這便是隨緣。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可謂是有事必有緣,如喜緣,情緣、官緣、商緣、福緣,人緣,財緣,機緣,善緣,惡緣等。萬事隨緣,隨順自然,毫不執(zhí)著,這是我們快樂人生所需要的一種覺悟精神。隨緣是一種平和的生存態(tài)度,也是一種禪的境界。古德言: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凡事事過境遷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隨心,隨情,隨理,隨境而安,便識得有事隨緣皆有禪味。在這繁忙的名利場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閑,放松身心,靜心體悟,日久功深,你便會識得自己放下諸緣后的本來面目:活潑潑的,清靜無染的菩提覺性。由此,人們對緣的`獲得不是靠奮斗和創(chuàng)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領(lǐng)悟。
佛教常談到隨緣,到底什么是隨緣?一般人對隨緣的理解,常是比較消極的。碰到挫折的時候,總是告訴自己“隨緣吧!”隨緣是什么?最為簡單的理解,隨緣就是隨順因緣。佛教講緣,萬物因緣生,萬物因緣滅。世間萬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其實,人生本身就是一大因緣。人們往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隨緣,乃是一種如法如律的生活態(tài)度。佛家多講隨緣,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莫攀緣”等說法。“隨緣”不是隨便行事、因循茍且,而是隨順當前環(huán)境因緣,從善如流;“不變”不是墨守成規(guī)、冥頑不化,而是要擇善固守。隨緣不變,則是不模糊立場,不喪失原則。俗諺云:“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在世間上做人,雖然要通情達理、圓融做事,但更要以因果軌范為原則,才能夠達到事理一如。隨緣不變,則是不違背真理。
生活中,如果能在真理的原則綱領(lǐng)下持守不變,在小細節(jié)處隨緣行道,自然能隨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隨緣,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覺悟,是對自我內(nèi)心的一種自信和把握。能夠隨緣的人,總能在風云變幻、審時度勢,在艱難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總能在逆境中,找尋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隨緣,是對現(xiàn)實正確、清醒的認識,是對人生徹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離合本是緣”的達觀,因此你擁有一份隨緣之心,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天空中無論是陰云密布,還是陽光燦爛;生活的道路上無論是坎坷還是暢達,心中總是會擁有一份平靜和恬淡。
隨緣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也是一個意境。隨緣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從更深的層次看,隨緣更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方式。
隨緣也是一種隨著形勢發(fā)展而行事的觀念,是一種與時俱進的體現(xiàn),是一種美滿人生樂觀的心態(tài)。
因此《菜根譚》上說,“萬事皆緣,隨遇而安。”我們生在人世間,要學會,隨緣一世,一世隨緣。這樣才能活得自在。
人怎樣才能活得輕松散文
人的一生不可能背負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人生成功、幸福、快樂與否,關(guān)鍵取決于一個人是否具備接納自我、包容世界、正視磨難、感悟人生的態(tài)度。一個人的心態(tài)可以決定他命運,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樂觀、的生活,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擺脫消極心態(tài)的控制,接受真實的自我與現(xiàn)實,就能獲取快樂的生活空間,擁有和諧、健康、富足的幸福人生。
一個人的生命不過幾十年,而我們每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好比一個人力氣再大也只能負重百十公斤的東西,如果超出了你的能力,你再怎么努力也難以負重;人的心靈何嘗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遭遇挫折、困難、傷痛、煩惱在所難免,有時,人心之所以不安,就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那些不穩(wěn)定和不真實的東西上。好比,你把房子蓋在流沙上,卻渴望一個永遠安定的窩······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候,一個人是無法左右自己得失的。天下人都希望自己活得快快樂樂、輕輕松松。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里,快樂不是我們得到了多少,痛苦也不是我們失去了多少,而是我們面對得失的心態(tài)。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會有起伏、失望、困苦、磨難,沒有誰可以絕對掌控自己的命運。你想愛一個人他卻不愛你;你相發(fā)財卻沒有能力;你想晉升某一個職位卻沒有機遇;所有這一切不是我們個人意愿所能控制的。你以為只要擁有,就永遠不會失去;以為把孩子養(yǎng)大,孩子就會奉養(yǎng)你;你以為只要對人好,人家就會回報你;以為愛你的`人,就會永遠愛你;你以為在你身邊的親朋好友不會離開你;這是你的一廂情愿,永遠都不可能。
人生無常,世界紛繁,世事多變。人會變,事會變,物會變,變才是絕對的、永恒的;不變只是相對的、暫時的。人生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總是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背負著不該背負的東西,覺得痛苦大于快樂;憂傷大于歡喜;悲哀大于幸福。原來都是我們背負了不該背負的東西,從而讓我們的心靈不堪重負,傷痕累累、精疲力竭。我們的居室,如果你能及時清理多余的垃圾,保持它的干凈、整潔,你才能感到舒適、寬敞。人心何嘗不是我們的心靈居室,它要見證、承受一個人一生的酸辣苦甜咸,如果不及時清理那些過時的心理垃圾,我們就難以輕松的面對現(xiàn)實生活。
不要讓生命從你的指間輕輕溜走,活在過去或是將來都無異于蒙混過日,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值得你用心去生活。我們的心態(tài)決定著我們的快樂,對一些事情,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現(xiàn)實生活里有些事情的發(fā)生、變化,我們是無法預(yù)料和控制的。一旦發(fā)生了,我們不要悲傷,不要失望,更不要自暴自棄。用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忘記該忘記的,放棄該放棄的,包容該包容的。只有放下了、包容了、忘記了,我們的心靈就能得到解放和釋然。
不要讓你的生命過的太匆忙,生命不是賽跑,而是旅行,每一步都有值得駐足欣賞的風景。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yīng)有余步。持黃金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我們的心靈也就不會負重了!
隨緣散文1000字
如果緣分難以存天長地久,那就他隨清風飄揚而逝。漫過千山萬水,承載著內(nèi)心的執(zhí)意于無聲處綻放。人生相識隨緣止起,聚散隨緣。因為在乎,所以無法釋懷——題記
人這一生,會遇到多少人。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點出現(xiàn),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感情存在。如果,我說我害怕相遇,你信嗎?
其實,真正害怕的也許也不是相遇,而是相遇過后的別離。生命中多少曾經(jīng)許諾了莫失莫忘的人,到最后也終究是經(jīng)不起歲月的蹉跎與空間的阻隔而漸行漸遠。當生命已日落黃昏時,細數(shù)記憶中那些一路走來的身影,于現(xiàn)實中依舊存在的,還有幾人?
前段時間無聊時,拿著以前所寫的日志隨意翻閱著,突然看到一個很熟悉、很熟悉的名字出現(xiàn)在自己的眼簾中。而曾經(jīng)一幕幕的.往事不斷接踵而至地浮現(xiàn)在腦海中,仿佛這些事發(fā)生在昨日,又仿佛發(fā)生遙遠地盤古時代。從高中時代起,到大學時代(又是在同一個城市讀書,車程也就30分鐘不到),我們就是一直是很好的朋友,甚至說是兄弟都不為過。大學畢業(yè)后也相繼來到了深圳,之后發(fā)生了一些事,從此我們也就漸行漸遠。當時回憶起來那些事內(nèi)心依舊洶涌澎湃,無法安撫自己的思緒。雖說今年回老家與幾要好的同學和他一同小聚,但彼此間的情誼淡了幾分,找不到曾經(jīng)久違了的感覺,那一刻,我終于明白,原來我們緣分已盡。對于內(nèi)心的惋惜,我需要得以“笑看天邊云卷云舒,靜觀庭前花開花落”淡然心態(tài)去對待。
最近又相識一位朋友,真可以算得上志同道合。連性格、飲食與自己都頗有幾分相似,以至于平常的溝通交流都很愉快。雖說相識時間并不長,但特別交心。相識總是美好的,但離別卻是傷感的,因為有一方要去另一個地方發(fā)展,內(nèi)心亦有諸多的不舍,只能說聲珍重、珍重……
生命中,有多少人的出現(xiàn)來不及預(yù)想;又有多少人的離去來不及言別。每一份緣識,都會在心間留下印記,或深,或淺;而每一份離別,也都會留有遺憾,或多,或少。
也許,遺憾,也是一種至美。它會讓你永遠深刻的將與之有關(guān)的所有過往鐫刻成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墨丹青,讓你不舍放,也不忍忘。
如果說,人生本就是經(jīng)歷一場過客與過客的不斷交替,那么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選一種姿態(tài),讓自己活得無可替代。你來,無需時間地點,我笑臉相迎;你走,無需理由抱歉,我目光相送!不論你是誰,感謝緣識,感恩相伴。來去隨意,聚散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