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描寫沱江的句子200條
最美湘西水墨丹青鳳凰城散文
一
湘西鳳凰,一座被數(shù)不盡的傳奇浸潤的古城,一段美麗與憂傷交接的記憶,我透過沈從文先生飽含深情的文字知曉了鳳凰,那是一個每每提起,讓我有幾分迷戀,又有些許郁悶的地方。為了理清糾結心中雜亂的情感,更想親身體驗一個沈老筆下的那山、那水、那江、吊腳樓、石板街……壬辰年初春,我踏上了去鳳凰城的班車,從“另一個方向”靠近鳳凰。
沙沙的雨滴敲打著車窗,外面漆黑一片,在車子的顛簸中度過了一個半睡半醒的雨夜。
凌晨7:00到了旅行的第一站,“德夯苗寨”,經(jīng)文字記載,“德夯”意為美麗的大峽谷,德夯苗寨是美麗峽谷中古老而神奇的苗寨,是鑲嵌在神秘湘西的一朵奇葩。下車的時候,雨已停了,濕潤的空氣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干凈、清澈、一塵不染,“如此美麗的地方”我由衷的發(fā)出了一聲感嘆。
霧靄彌漫,空氣清新,起伏的山巒,排排吊腳樓,都籠罩在一片飄渺流動的高山霧氣中,云霧繚繞,真是人間仙境。我們踏著悠長而濕潤的青石板路向流沙瀑布走去,途中會看到苗族阿婆用古老的方式織布、造紙,阿公用筒車提水灌田,山中阿妹的山歌聲、錘衣的桿聲此起彼伏……這一切好像回到了遠古時代,美麗、寧靜的田園生活,古老的民俗風情,一種全新的體驗油然而生,雜念全無,一切都是那么安靜、恬淡與閑舒。
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到了流沙瀑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從天而降的珠簾懸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原來是這里真實的寫照,經(jīng)導游介紹,流沙瀑布高216米,滾滾流水從懸崖上飛落入深潭,猶如九龍翻波、吞云吐霧、聲若巨雷,震撼山谷,氣勢磅礴,有風而過,時而如輕紗拂面,時而如白紗蕩滌綠潭,漾起層層漣漪,婀娜多姿,溫柔秀雅。游人越來越多,都在拍照留念,都想把這美麗、壯觀的景象留下永恒的瞬間。
下山時已是下午1點多,我們在一家山中苗族飯店吃飯,入鄉(xiāng)隨俗,吃飯前喝一口苗人自釀的白酒,以表示對客人最大的尊敬,每個游人的碗上放一只筷子,表示一心一意,飯前有阿妹唱一曲山歌,唱罷,才可以吃飯,真是不亦樂乎。
二
傍晚時分,來到了心儀已久的鳳凰古城,史料記載,鳳凰古城始建于唐代,位于湘西群山環(huán)繞的西南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與楚漢區(qū)域交匯處,歷史上曾作為統(tǒng)治少數(shù)民族的軍事重鎮(zhèn),連年的戰(zhàn)亂災禍塑造了鳳凰人強悍、驍勇、偏執(zhí),自我膨脹的群體個性,也產(chǎn)生了不盡的傳奇故事,留存的史書、殘損的樓閣,延續(xù)的風俗,都在講述著昔日鳳凰城那讓人一醉千年的輝煌場景,鳳凰魅力或許就在這吧!
黃昏時刻,倘佯在光可鑒人的鳳凰古城石板街道上,摩肩接踵的游客沒有慣常鬧市中的喧囂,而是全部悄言細語的感受著古樸民居的無限韻致,你會覺得古城有一種超然人寰的寧靜,是另一種美麗畫卷。
曲徑幽深的深街長巷,身旁緊緊依偎著一幢幢青瓦木樓和一戶挨一戶的小商鋪,仿佛在述說著幾百年來小小古城的富庶繁華,如果說故宮是皇帝的天堂,那么鳳凰古城則是平民的樂園。
苔痕菌綠的古虹橋和北門簡陋的木板、紅石跳巖小橋下,清澈的沱江水在月光下閃爍跳蕩,錚錚淙淙如一曲與自然兩相忘的和諧樂章,古城展現(xiàn)出一種天地無際、無我飄渺的空靈。
而夜色中的古城,卻不折不扣是一個美妙的夢境,或輕愁或薄喜,或挾一杯平和、穿過影綽人群,隨處尋一處臨水而設的茶肆酒吧,或鉆進一處臨水而設的吊腳樓苗家人餐館,一人獨飲或親朋皆歡,古城就能為你圓一個心中常駐、世間鮮有的曼妙夢境。
眼前這街巷、這跳巖、這沱江水、這吊腳樓、這萬名塔、這城墻城樓、這愜意游人,都已不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實物,而仿佛是時空隧道另一端各不相干又渾若一體的精靈,在漫無涯際的,由各自感受構成的博大精神天地里自由懸浮。這個時候,這種境界,把我?guī)肓松蚶瞎P下三十年代靜謐的《邊城》夜幕下的沱江是那樣的美麗、溫柔、寧靜,兩邊整排的吊腳樓上錯落有致的懸掛著一盞盞紅燈籠,偶然有船只駛過,紅燈在水中的倒影隨著波浪向四周散播開來。很自然地,沈老的那段描寫鳳凰的名句不禁涌上腦海“要么,就帶著一顆不慌張的心來鳳凰,要么,就可以在鳳凰讓心變得不慌張。”否則,這座小小古城的真正美麗是體會不到的。閉上眼睛深呼吸,讓自己的身體以及心靈安靜下來,可是吸入的絲絲涼氣仍然無法浸透胸中早已充滿的吟詩沖動,“
似含煙的夢
依稀朦朧
戀著那緋紅的燈火
彌漫在這漸濃的夜色中
那泛起的水花
閃爍——耀眼
伴著寥遠的星星
擁著這濕潤的微風
噢!天上人間
這些句子是那么自然地被信口拈來,仿佛早已存在心中只是一直沒有可以相襯的美景罷了。
古城的夢境是最有包容力的夢境,如果你在追憶,這追憶會少了幾分遺憾,多了幾分愉悅。如果你在思慮,這思慮會少了幾分沉重,多了幾分輕松。如果你在陶醉,這陶醉里會少了幾分虛幻,多了幾分真切……
一直一直,我想,鳳凰是該和愛的人一起去的,一起看夜晚的沱江,一起走過跳巖,一起走過古老的小巷,一起買刻有名字的牛骨掛件,一起品嘗這里的美食,一起趴在臨江的窗戶上聊天、看星星、吹晚風,一起感受這里的美麗與寧靜……
當我依依不舍的帶著經(jīng)過這夢境淘洗的豁然開朗的心情,依依惜別燈火朦朧、游人如織的古城時,我忽然覺得,古城是一位兼具了所有婦性魅力的姑娘,雖然只是人生旅途中一次短短靠近,卻已把她屬于母親的、情人的、妻子的、朋友的款款深情,抒寫在每個人心靈中最純潔的一頁紙上,供我們在偶爾閑暇時,細細回味那一份閱讀她時最為深切的怦然心動。
三
有那么一個地方,是讓一個人的腳步無論走到哪里,他都會魂牽夢繞念念不忘,有那么一個地方,是讓一個人無論離開多少年,到老到死都要回去、入土為鄉(xiāng),這地方,是在哪?你知道嗎?
在鳳凰的最后一天,我去了沈從文先生的`墓地,千里迢迢,我去鳳凰,就是因為沈先生,看看她出生的地方、看看他長眠的地方,鳳凰,就是讓沈先生至死都愛的地方,是讓沈先生到死都要回去的地方,這就是故鄉(xiāng),沈先生的故鄉(xiāng)——鳳凰,過虹橋,到了古城墻,穿過城南門,離開古城,遠離身后的熱鬧繁華,便是城郊,離沈先生的墓地近了,那一路的青石板,那一路的長街小巷,行人越來越稀少,店鋪越來越稀疏,唯有碧綠的沱江水一直伴著我的腳步流淌,拾階而上,看到了“聽濤山”,半山腰就是沈先生的長眠之處,離開石板小路,向右側(cè)石階斜上去,只見石壁上幾個大字“沈從文先生墓地”,上去右邊是一塊黑色長石碑,迎面又見一方碑文,黑碑白字——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奮、儉樸、謙遜、寬厚、自強不息,先生愛祖國、戀故鄉(xiāng)、時刻關心國之安、鄉(xiāng)之興、民之痛、人之愛,堪稱后輩學習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遠懷念。
站起身,再前行,赫然見古樹下一方碑刻挺立,一行草書揮灑碑上“一個士兵要不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悼念從文表叔。這豪邁不羈的句子,正是沈從文的表侄,我國書畫界的”怪才“”狂人“黃永玉親筆所題。讀著這充滿豪氣又悲壯的話,不禁讓我想起”落葉定要歸根“,哪怕客死他鄉(xiāng),尸首也要越過千山萬水回到故鄉(xiāng),這就是重情重義的湘西人!這就是深濃于血的鄉(xiāng)土情!
沿石階在往上走,稍有些陡,往右一轉(zhuǎn),就看見一方小小的平地了,我放慢腳步,一步一個臺階,一步一低首。這蔥蘢馥郁的半山處,就是沈先生長眠的地方,沒有基亭、沒有基道,只在半山腰的一處方圓十幾米左右的平地上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沒有圍欄、沒有墳頭、沒有陰沉的氣息。
周圍,樹木蔥蘢,曲徑幽深,你說,這怎么會是墓地呢?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甚至卒年月都沒有,只是那一塊巨大的云茹狀的五彩石,背靠聽濤山,面朝沱江水,靜靜佇立著。
五彩石的背面,鐫刻著沈先生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背面右側(cè)刻有一行小字“2007年5月20日夫人張兆和骨灰合葬于此”,而正中鐫刻的是沈從文妻妹張充和女士的誄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讀著這暗含“從文讓人”文字,不禁想到沈從文先生的一生,從來都是“讓人”的一生。這個從湘西小城里走出來的鄉(xiāng)下孩子,這個生于水邊,長于水畔的鄉(xiāng)下孩子,最是懂得做人應如水,所以他愛水。
默立在這最不像墳墓的墓地前,你看“聽濤山”腳下的沱江水,默默的流淌著,無聲無息,撫摸著這清涼而又堅硬的五彩石碑,想著一生淳良敦厚而又剛毅堅強的沈從文和他摯愛的妻子傳奇而又樸實的一生,久久的佇立在五彩石前,不肯離開,分明看到了三十年代《邊城》里的翠翠美麗而又哀愁的眼睛。
四
三天時間特別的快,還沒有看夠就匆匆離開,如果有人問我,覺得鳳凰城怎么樣?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他(她)美的讓人心痛。
詩歌散文:七排·水墨丹青
古韻丹青水墨嗟,九州異采宇寰夸。
流長淵遠時空拓,藝湛技精形式遮。
畫派如林風秀木,帙宣若海浪淘沙。
巖溪竹鳥神鋒稔,蘭草松云氣韻佳。
雅士觀山循石徑,清儒喜浪俯江崖。
僧濤暢墨苔林健,徐渭慧心荷菊瘕。
雄勇悲鴻千態(tài)馬,精靈白石百姿蝦。
蓑翁雪魄寒江樹,羽鶴松魂冷岸鴉。
喜鵲登梅征蘊吉,芙蓉并蒂意飄遐。
描林蓊郁詳微葉,皴嶺嶙峋略細砂。
黛影半彎歸夕鶩,彤光一抹起朝霞。
晨昏晴雨施毫迥,潤澀榮枯運墨差。
近木失清知霧陣,遙峰留白是天涯。
摹龍仿鳳精工鳥,擦葉勾枝淡挑芽。
樵斧猶聽前世曲,雕欄似繞后庭花。
瑤池玉落珠光遠,古寺鐘敲日影斜。
軸幅橫觀風物錦,畫廊縱覽古今華。
昨晨畫苑收閑叟,今曉書壇展帥娃。
美苑琴堂揚國粹,衷勤篤志出名家。
中華自古多才子,來日齊歡盛世葩。
為時光去描畫水墨丹青散文
隔著人生的彼岸,望見遠方煙花浪漫,卻早已和自己毫無關系。此刻的心,遠離了繁華和喧鬧,正沉浸在墨色的時光里,感悟著文字的魅力。流年碾轉(zhuǎn)進生命的漩渦,當心里混搭著各種思緒,唯有文字,才能安穩(wěn)雜亂的心情。我一直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里,讓文字的美帶領我到達生命的水墨丹青里。心甘情愿與文字作伴,將一腔心事都交付給文字,跟隨文字,讀懂生命的意義。
文字就如同一份苦味的良藥,修正你的思想,洗滌你的繁雜。當歲月遞增,就更加愛上文字的美,也會沉浸在一幅水墨畫卷里,感悟到黑與白的深沉和蘊含。水墨丹青,就像人生洗滌了鉛華和喧鬧,唯留下一份單純,黑與白的交界,是人生回歸簡單的分界線。墨染的心緒,才能懂得,將心交付于文字,在文字的博大深厚里,感悟到自己的渺小,世界的寬廣。
為時光描畫水墨丹青,讓心學會豁然和寬容。每一種形態(tài)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堅持走下去的信念,無論選擇崎嶇坎坷,還是平穩(wěn)順利,都會得到生命的啟迪。從何時起,喜歡上文字的美,沉溺在墨韻的時光里,才能感覺到生命形態(tài)的多姿多彩,富有生機。
將文字藏匿在生命的深處,總會在某一個時刻,散發(fā)出馨香的美好。也許在最失意的時侯,文字就是從心間射出來的溫暖的陽光,突然照亮迷茫的心靈;也許,在得意的時候,文字就是當頭打下的棒子,突然喚醒心靈的怒吼,總能將得意洋洋的心,漂浮在高處的靈魂,喚回到現(xiàn)實中來。文字的魅力,就是如此的神奇,是生命的警戒線,是人生路上的指引石,是戒驕戒躁的警鐘。于是,從文字回歸的'心,就可以獲得太多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意義。
文字的美,讓悲悲喜喜都變得唯美,愛、怨、癡、嘖都會在文字里變成七彩的虹,閃爍在人生的畫卷里。流年瑟瑟,滾滾紅塵,都成為墨染的文字,仿佛所有的,都會在文字里開花結果;仿佛文字,會為一張紙扉,填補進通透的靈魂。
人生匆匆,好似煙花絢爛,轉(zhuǎn)瞬即逝的時光,是心底留不住的夢幻。可是,文字卻能幫助內(nèi)心,留住醉美的時光,和珍惜的故事。文字的奇妙,就在于可以將千絲萬縷的心緒,都展現(xiàn)在一張薄薄的紙扉間,也可以將內(nèi)心的愛戀,輕輕地敲進一屏空間里。文字,是牽動愛情的絲線;文字,是傳遞甜蜜的花蜜;文字,是記錄寂寞惆悵的竹簡;文字,是將傷感的淚滴收集成凄美的傳奇。
當一字一句,都敲進心里,內(nèi)心也會開出紛繁的花朵,馨香歲月的深情。當人入暮年,就會愛上墨染的時光。沉浸在靜好的時光里,用飽蘸墨跡的筆,書寫生命的感悟,書寫曾經(jīng)的深情,書寫顛簸流離,書寫錦繡華年。
為時光描畫水墨丹青,愛上生命中的墨韻,愛上墨染的光陰。
遲子建《水墨丹青哈爾濱》原文欣賞
沒來過哈爾濱的朋友,征詢我什么季節(jié)來這里好時,我總是回答:冬天!是啊,哈爾濱號稱“冰城”,如果不看銀裝素裹的她,那等于沒有見到這位佳人最美的一面,令人遺憾。
關于“哈爾濱”地名的由來,存在著多種說法。有人說這是由滿語“曬魚網(wǎng)”衍生而來的,還有人說是蒙語“平地”之意。而俄國人認為,“哈爾濱”是通古斯語,指“渡口”。
不管哪一種說法,都可以看出,哈爾濱最初的人間煙火,是游獵民族生起的。這樣的煙火,野性,蓬勃,妖嬈,生生不息!
如果讓我給哈爾濱這張名片打上幾個關鍵詞的話,我會寫:冰雪、教堂、步行街、啤酒、列巴紅腸。
在中國,最適宜過圣誕節(jié)的城市,莫過于哈爾濱。十二月下旬,通常是這里雪下得最大的時候。此時,太陽島的冰雪博覽會開幕在即,冬泳比賽如火如荼。你來到哈爾濱,一定要記得穿上羽絨服,這樣,才能抵御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夜晚的冰雪大世界燈火璀璨,晶瑩剔透的冰墻與飛旋的光束,構筑了一個人間的水晶世界。當你在黑夜里,乘著雪爬犁在冰道上飛馳時,看著眼前搖曳的五彩光影,會有在天宮的逍遙感。玩久了,如果你不勝嚴寒,牙齒打顫,手足發(fā)木,完全可以在雪地上,和著熱烈的`音樂節(jié)拍,跳起歡快的舞蹈。當然,你也可以推開江北那些裹著毛氈的小酒店的門,與三兩朋友,要上一壺燒酒,一盆熱氣騰騰的酸菜白肉,溫潤肺腑,暢敘友情。
有著百年歷史的中央大街,是條步行街,由花崗石鋪就,大約三里長。雖然在商業(yè)成為霸主的那幾年,街兩側(cè)的一些老建筑死于非命,但保存下來的歐式建筑,還是很多。所以有人說,走在中央大街,其實就是行走在建筑藝術博物館里。在這條街上,你可以看見老的松浦洋行,它是這條街上巴洛克風格的標志性建筑;而聲名遠播的馬迭爾旅館,張揚的則是新藝術運動的精神,簡捷流暢,典雅靈動。如今的婦女兒童用品商店,是舊時的協(xié)和銀行,從它身上,你可以體味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你在這條街上走累了,冬天的時候,可以到華梅西餐店和馬迭爾旅館要上一杯熱咖啡,舒緩筋骨;夏季時,則可以在街角的露天食肆買上一瓶冰鎮(zhèn)啤酒,痛飲一番。哈爾濱啤酒,清冽動人,回味綿長,是盛夏時節(jié)哈爾濱人不可或缺的“甘霖”。
哈爾濱的教堂很多,最著名的,是位于透籠街的圣·索非亞大教堂,此外還有東大直街上的圣母守護教堂、尼古拉教堂,以及士課街的天主教堂。這些教堂宛如一盞盞神燈,照耀著塵世中疲憊的旅人。
除了冬天,涼爽宜人的哈爾濱之夏也是迷人的。這時節(jié),很多人家都喜歡在周末時去太陽島野餐。秋林公司俄式風味的列巴紅腸,是野餐必帶的食品。列巴,也就是大面包,是用啤酒花做酵母,用白樺木熏烤的,外焦里嫩。而力道斯紅腸,肥而不膩,是下酒的好菜。
當然,歷史上,哈爾濱也有其沉重慘烈的一面。參觀一下東北烈士紀念館和位于平房的731細菌部隊遺址,會幫你重溫這片土地曾有的壯懷激烈的抗日情懷,以及漫漫長夜中的血雨腥風。你也許會明白,為什么這片土地的夕陽,會濃烈如血。
哈爾濱的四時風景,不管怎樣變幻,總有著抹不去的清麗,脫不去的莊嚴!我總覺得,白山黑水間的它,無論在哪個季節(jié),呈現(xiàn)給世人的,都是一幅幅耐人尋味的水墨丹青畫。它不以濃艷和華麗吸引人的眼球,而是以經(jīng)久的淡雅和素樸示人。這樣的美,恰如飛雪,滿目燦爛,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