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西游記的讀后感實用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四大名著中西游記的讀后感篇一
《西游記》是由明代吳承恩先生所著的中華歷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文學小說。文章細膩生動、人物寫的栩栩如生。它塑造的四個主要人物:頑固執著的唐僧、嫉惡如仇并向往自由的孫悟空、貪財好色但又不缺善心的豬八戒、憨厚老實的沙僧。他們在取經的路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他們鍥而不舍的精神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堅持,便是人生中最大的財富。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自己學輪滑的經歷。五歲時,母親給我買了雙粉紅色的滑冰鞋,當我信心滿滿地穿上溜冰鞋到陽臺上去學站立,沒想到不到五秒我就摔在地上,摔得我的手心都紅了。我默默地想:“原來滑冰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簡單啊!”我強忍著手心隱隱的疼,還是扶著墻、咬咬牙,打算再站起來,沒想到腰才剛直起來又栽了個大跟頭。媽媽教我先扶著墻,慢慢適應,就這樣不斷嘗試、不斷地摔著跟頭,但我都咬著牙不斷堅持!終于可以扶著墻慢慢走了,后來我試著牽著母親的手走,像只烏龜一樣慢慢地向前走,怎么走也走不快,雖然很難,但我仍然堅持下來。
經過我不懈地努力,最終我學會了輪滑,陽光下大汗淋淋的女孩,稚氣的臉上綻放出明媚的笑容。能自由自在地在地上滑行,飛一樣的感覺真好!
四大名著中西游記的讀后感篇二
清晨我打開窗戶,一縷陽光透射進來,照射在書架上,留下斑斑駁駁的影子。我走到書架前,把它從書架上拿下來,感覺像是個老朋友再次重逢,熟悉感撲面而來……
《西游記》作者明代的吳承恩,它作為一本神話小說,內容由三大部分組成: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和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情節。由原著改編的電視劇也深受人們喜愛,不愧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書中,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應該為主要核心,他的本領高超,他擁有煉丹爐中煉出來的火眼金睛,可以分辨任何妖魔鬼怪;還有他翻一個跟頭,就是十萬八千里;他還會七十二變。他機智勇敢,忠心耿耿,幽默聰明,深受人們喜愛。反之,唐僧常常被妖怪捉弄,而錯怪悟空,所以還真沒有給我留下一個好印象。豬八戒憨厚可愛,喜歡耍小聰明,好吃懶做,但論保護唐僧斬妖伏魔中,他也有像悟空一樣,勇敢忠勇,從某種程度上講,他的形象更貼近我們這些平凡人,不是嗎?所以盡管他滿身缺點,我們依然喜歡他。
《西游記》這本書情節真可謂是一波三折,求經路途坎坷、大鬧天宮女兒國遇險、三借芭蕉扇……我都記憶猶新,但是令我癡迷的卻是真假美猴王。這一回,六耳獼猴假扮孫悟空,使唐僧誤會了悟空。兩人還打到了天庭,最后還是天帝將假的猴王現出了原形。這一回中我感受到了,我們也會有口難辯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沉著冷靜,想辦法來解決,千萬不能沖動。
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涯,包括以后的生活,都好似《西游記》師徒四人取經路上遭遇的磨難,我們要有耐心和毅力面對挫折,要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西游記》這本書是天上的星星,正在不斷地閃耀自己的光芒,迷倒一個又一個人,翻開它,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經典文學的力量吧!